AI 如何幫助 SEO:AI Overviews/AI Mode 時代的完整排名攻略

AI 時代 SEO 怎麼做?從關鍵字研究、內容框架、E-E-A-T、結構化資料到 INP 核心網頁生命力,一次搞懂如何讓內容被 AI 與 Google 同時喜歡。

AI 把搜尋從「給你十條連結」升級成「先給你有條理的答案,順便附連結」。Google 在 2024 年把 AI Overviews 直接放進一般搜尋,2025 年又針對進階使用者推出 AI Mode。重點不是「我還會不會有流量」,而是你的內容能不能成為 AI 回答裡「被引用的來源」

⛤ 重置思維:AI 搜尋時代的兩個關鍵現實 ⛤

Google 官方說得很直白:出現在 AI Overviews/AI Mode 的原則,跟一般自然搜尋一樣,沒有額外的標記、沒有神奇的 schema。要能被引用,前提是你的頁面能被索引可產生摘要(snippet)。所以把基本功做到滿分比追新招還更有效。

想限制搜尋結果出現的摘要或片段,可以用 nosnippetmax-snippetnoindex(請三思)。若只是不想被用來訓練某些 AI 模型,可用 Google-Extended 在 robots.txt 內拒絕訓練用途——但這不等於把你從 AI Overviews 裡排除。

⛤ A.I.R.E. 架構:用這四步,讓 AI 更愛引用你的內容 ⛤

▶ A.I.R.E. = Ask → Index → Reward → Experience

  • 讓 AI 幫你把「問題式」想法拆成搜尋意圖:比較(vs)、條件(for/with)、地區、限制(budget/time/age)。

  • 產出 Topic → Subtopic → FAQ 的語意樹;每個節點再映射對應的內容模組(教學、清單、比較、評測、案例)。

  • 把「複雜提問」變成可被回答的段落明確小標(H2/H3)。AI Overviews傾向挑選能快速對齊問題結構的內容塊。

  • 可索引+可產生摘要:避免整頁圖片或互動元件無文字;關鍵資訊別放在影像、PDF 裏。

  • Core Web Vitals:INP 取代 FID(2024/3 起)。改善互動回饋(INP ≤ 200ms 目標),不只是速度分數,更是整體互動體驗

  • 結構化資料要「對得上可見文字」,別放錯誤的 schema。Google 強調沒有「AI 專用 schema」,但正確的 Product/Article/Review 等 schema 仍有助機器理解。

  • 別再押 HowTo/FAQ 當主力:Google 已全面停用 How-To rich results,FAQ 的顯示也只保留極少數官方/醫療等高權威網站。把力氣轉投到更完整的內容與資訊架構。

💡 什麼是 Core Web Vitals (CWV)?
Core Web Vitals (CWV) 是影響網站在搜尋引擎結果中顯示位置的三個 Web 效能度量:最大內容繪製 (LCP;衡量載入速度)、首次輸入延遲 (FID;衡量頁面互動性) 和累積版面配置移位 (CLS;衡量視覺穩定性)。

AI 與傳統排名系統都偏好可信可追溯的內容。

  • E-E-A-T 操作化:明確作者欄位(職稱、資歷、LinkedIn/學經歷)、可驗證的數據來源、原始照片/實測截圖、同場比較的客觀表格。

  • People-first content:回到 Google 的核心指導——先滿足讀者,再談搜尋。把「誰寫的、怎麼做的、為何而寫」交代清楚。優先考慮目標受眾的需求、興趣和體驗,幫助讀者達成目標、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。 

  • 內部連結像導覽,不是蜘蛛網:同主題群集(Hub)用「下一步/延伸閱讀」把使用者帶往更深層內容,增加被 AI 抽取時的上下文完整度。

讓你的段落適合被複製到答案裡

  • H2 問題式小標 + 2–4 句摘要 直接回覆。

  • 關鍵流程用 編號步驟比較用表格結論用要點清單

  • 在段落中自然放入標準、數值與條件(如:門檻、上限、尺寸、時間),增加「可驗證性」。

  • 圖片加 有意義的 alt 與 caption(不是堆砌關鍵字)。

H1:AI 幫 SEO 的 9 個關鍵動作(從關鍵字、內容到技術的全流程)
H2:先定義問題:使用者真的在找什麼?
H2:關鍵字樹到內容模組:把意圖映射成大綱
H2:寫作框架(每節都能單獨被引用)

H3:30秒摘要(TL;DR)

H3:誰需要這段資訊(適用情境/限制)

H3:步驟/清單/比較表

H3:常見錯誤與邊界條件

H3:來源與延伸閱讀
H2:技術 SEO:INP、可索引、正確 schema
H2:E-E-A-T 與作者名片:讓信任具象化
H2:追蹤與優化:Search Console 與轉換事件

⛤ 關鍵更新別踩雷:2024–2025 你需要知道的變動⛤

美國先行,後續擴張;2025 年追加 AI Mode 做更深層的推理/多輪探索。你的內容有機會在 AI 回答中被點到。

How-To 已被全面停用;FAQ 嚴格限縮。把心力轉到「完整回答 + 可驗證來源」的內容設計。

請檢查互動延遲,避免第三方腳本拖慢回應。

Google 在 2024 年針對 AI 概覽錯誤答案事件做出多項修正(如降低對雜訊來源依賴、過濾無意義查詢),顯示其品質門檻正在提高。你的內容更需要可驗證、可追溯。

nosnippet/max-snippet/noindex 影響「搜尋與 AI 功能的顯示」,Google-Extended 針對「模型訓練/grounding」;用途不同。

  • nosnippet:不要在搜尋結果或 AI 摘要裡顯示你的頁面片段。

  • max-snippet: N:可以顯示,但最多 N 個字

  • noindex:這頁不要收錄(自然也不會出現在搜尋或 AI 摘要)。

  • Google-Extended(robots.txt):允不允許 Google 把你的內容用在 AI 模型的訓練/改進;關掉它不會自動把你從搜尋或 AI 摘要中移除。

⛤ 內容工作流 ⛤

  • 以「問題」為起點(Who/What/Where/When/Why/How + 條件)。

  • 用 AI 產出語意樹+ SERP 摘要對照表(列出現在排名前 5 名的共同小標)。

  • 把「完整問題」變成 H2 小標;每個 H2 底下放:30秒摘要 / 步驟或比較 / 常見錯誤 / 來源

  • 首段直接給答案(2–4 句),接著再展開;避免「繞」。

  • 每 300–400 字一個小標,段落開頭是一句「重點句」。

  • 對 YMYL 類型(醫療/財務/法律)加上作者資格、來源、免責,並定期複審。

  • Pagespeed/INP:減少阻塞腳本、延後非必要 JS、關鍵 CSS inline。

  • 結構化資料:Article/Product/Review(對得上可見文字)、Breadcrumb。

  • 站內導覽:把此篇掛在 Hub 下,加入 2–3 個高關聯「延伸閱讀」。

  • 截圖與原始素材:盡量自製(增加「經驗」證據)。

  • Search Console 看查詢字串是否逐步從「名詞」轉向「完整問題」。

  • 若發現你被 AI 引用卻 CTR 低,檢查:標題是否承諾「額外價值」、頁面首屏是否給出「可行動的表格/工具/下載」。

  • 每季回頭更新:數據與標準(加入日期與版本),讓「新鮮度」有跡可循。

💡 WordPress 快速落地清單

  • SEO 外掛:任一主流(Yoast/RankMath 皆可),重點是不要自動產生過度的 FAQ/How-To 區塊。

  • 圖片/影片:WebP、lazyload、以情境截圖取代素材圖。

  • 速度:CDN + 延後載入第三方腳本(尤其 A/B、廣告、聊天插件)。

  • 版型:容器化排版,H2 問題式,段落精煉。

  • 作者頁:建立作者檔案(學經歷、專長、代表作),文章頁顯示 byline 與更新日期。

提升網站排名 輕鬆突破!

讓我們的專業團隊——羅爾數位行銷,幫助您提升網站排名,吸引更多潛在客戶,達成業績目標!立即聯繫我們,開啟成功的 SEO 優化之旅,讓您的品牌在搜尋結果中脫穎而出!

⛤ 你可能會有的問題 ⛤

A:可以保留做「資料標準化」,但別再期待 SERP 顯示;Google 已停用 How-To,FAQ 也大幅限縮。

A:與其擔心,不如設計「摘要看到第 1 步,細節請點進來」的內容形態:例如比較表只放關鍵差異,完整版在文內。Google 亦強調 AI 功能仍會附連結,且可帶來多元的站點流量。

A:只能用 nosnippet/max-snippet/noindex 控制顯示;Google-Extended 是阻擋用於模型訓練,不等於不會被 AI Overviews 參考。

A:別迷信總分,請把焦點放在 Core Web Vitals 特別是 INP。

💡 AI 是你的超級工讀生,但前提是你有「好教材」

AI 會把連網內容整理成答案,再把功勞分給最值得信任的來源。你的任務很簡單:用讀者聽得懂的方式,把可驗證、可引用、可執行的知識放上網
做到 A.I.R.E. 的四步——Ask、Index、Reward、Experience——你不只會在傳統 SERP 裡排名,更能在 AI 的「第一眼答案」裡被點名。

聯繫我們

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有任何疑問,或想了解更多資訊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!我們的團隊將依據您的需求,提供專業的諮詢與行銷建議。若您有興趣洽詢服務,請先協助填寫表格資訊。

服務流程
Step 1初步諮詢
Step 2策略規劃
Step 3提案與會議
Step 4實施與優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