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網站變成 AI 的標準答案:從「能被搜尋」到「會被回答」
先講重點:2025 不是誰把網站做得最豐富,而是誰的內容最容易被 AI 摘要、引用、推薦。
你的網站要同時贏兩個戰場——傳統 SEO 與 GEO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,生成式引擎優化)。
⛤ 2025 發生了什麼大事? ⛤
✦ GEO 正式上線
行銷人不只顧 SERP,還要顧「AI 回答框」會不會引用你。產業把這套做法叫 GEO。
💡 GEO 是什麼?
GEO 是讓 ChatGPT、Perplexity等 這些 AI 搜尋引擎在回答問題時把你拿來當範例、當引用。簡單說:SEO 要排名,GEO 要被引用,目標是成為 AI 回答裡的「權威來源」,你的品牌會直接出現在 AI 的回答框裡,而不只是搜尋結果列表。
✦ 平台開始量化 AI 可見度
像 Wix 推出 AI Visibility Overview,直接告訴你品牌在 ChatGPT / Gemini / Perplexity 等 AI 裡有沒有被提到、怎麼被描述。
💡 AI Overviews / AI Search(Google):搜尋結果上方的 AI 摘要區塊;沒有特別秘技,但清楚、具體、結構化的內容更容易被用到。
✦ 設計→上線一條龍
Figma 公布 Sites / Make / Buzz / Draw,設計稿離可上線網站越來越近;WordPress.com、Shopify 與其他新創也推出 AI 建站工具。
⛤ 從 SEO 到 GEO:觀念更新 5 條 ⛤
① 關鍵字 → 關鍵問題
SEO 習慣做「關鍵字佈局」。GEO 要回答問題,因為 AI 會吸收「誰把問題講清楚」。
做法:每篇文章前 100–150 字,寫一段直接回答(像 40–60 字的 Answer Box),再補充脈絡與延伸。
這也符合 Google 對 AI Search/AI Overviews 的指引:基本 SEO 原則仍有效,專注有幫助、具體、獨特的內容。
② 排名 → 被引用
SERP 排名仍重要,但 AI 回答是否引用你,是另一個 KPI。
Perplexity 這類「答案引擎」尤其強調可引用、可驗證與清晰表述。
③ 標準化結構很關鍵
GEO 喜歡結構化與意圖明確的資訊:Q&A 區塊、步驟清單、表格、參考來源。
Schema(FAQPage、HowTo 等)仍是你的好朋友,能幫 AI 更準確理解。
④ 內容治理新文件:/llms.txt
類似
robots.txt的提案,放在網站根目錄,提供 AI/LLM 導覽與摘要提示(雖仍非標準、效果有限,但可做為前瞻性治理)。
⑤ 政策與生態在改
Google 的 AI Overviews 一路調整、也引發出版產業討論;你要做的是回到內容本質與可驗證性。
⛤ 工具雷達:工作流加速器 ⛤
Wix AI Visibility Overview:檢視品牌在多個 AI 平台的曝光與語氣、「有無被提及」。對於初學者,這是最省時的 GEO 入門儀表板。
Squarespace Blueprint AI:問答式產生網站結構、色彩、文案雛形;適合快速驗證想法與 MVP,之後再人手精修。
WordPress.com AI Site Builder:聊天式引導,快速產出含版型與文案的完整站(目前複雜電商限制較多)。
Shopify AI Store Builder:商店型站一鍵生成 3 套候選版面(含圖文),對電商新手很友善。
Webuters AI Studio / Sellful等新創:以提示詞→單頁/多頁快速出站、或走網站整合(網站 + CRM + 行銷自動化)。適合代理商/工作室測試工作流整合。
💡 MVP 是什麼?
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,最小可行產品)就是先把唯一核心價值做出來、用最短時間上線,用最小成本換到真實用戶回饋。它不是半成品,而是用來驗證市場假設、觀察轉化與留存,接著依據數據快速迭代,決定要放大、調整,還是暫停。
Figma Sites / Make / Buzz / Draw : 把設計、代碼、內容生產拉到同一站,縮短「設計→可上線」距離;對跨職能團隊特別省時。
| 使用者情境 | 建議工具 | 為什麼 |
|---|---|---|
| 個人或新創想一週內上線 | Squarespace Blueprint AI / WordPress.com AI Site Builder | 問答式建站,產出速度快,後續可人工微調。 |
| 電商實驗想快速出樣 | Shopify AI Store Builder | 三套候選佈局 + 內容,快速 A/B。 |
| 代理商/工作室想整合工作流 | Sellful / Webuters AI Studio | 把網站 + CRM + 自動化整進一個平台,省溝通成本。 |
| 已在 Wix 生態 | Wix AI Visibility Overview | 量化 AI 曝光,適合 GEO 入門監控。 |
| 設計→上線一條龍 | Figma Sites / Make / Buzz / Draw | 設計、代碼、內容協作同平台,交付更快。 |
💡 小結:新手先用 AI 建站工具做出可行版本;團隊把設計-開發-內容的流程打通;品牌方記得導入「AI 可見度儀表板」與基礎 GEO 實作。
⛤ 2025 視覺與互動趨勢 ⛤
原因:AI 引擎抓重點、使用者在手機上先掃關鍵字。醒目的短標 + 補充句,能被 AI 輕鬆擷取進回答框。
做法:首頁 Hero 用一句價值主張(12–18 字)+ 1 句補強(15–25 字)+ 1 個行動按鈕。
原因:停留時間與互動會影響行為訊號;對人也更友善。
做法:避免過度動畫,0.2–0.4s 的緩動即可。
原因:AI 生成內容同質化嚴重,品牌要有一眼可辨識的視覺元素。
做法:建立風格系統(光影/材質/邊角圓度/圖示語彙),在元件庫中統一。
原因:AI 搜索與行動裝置使用行為重疊,首屏要把「問題→答案」交代清楚。
KPI:LCP < 2.5s、CLS < 0.1、INP < 200ms(以實際站點為準)。
原因:AI 偏好清楚來源與結構化證據。
做法:圖表有來源註記、段落加量化數據、外部參考用可信任的站點。
📚 延伸閱讀:如何打造超吸睛網站?2025 最新設計趨勢全攻略!
⛤ GEO 操作手冊 ⛤
每篇都包含:
(A) 40–60 字的「直接回答」區塊;
(B) 3–5 個 H2(問題式小標);
(C) 每個 H2 底下用 2–4 句完成一個 mini 答案;
(D) 表格/步驟/清單讓結構更清晰;
(E) 範例與門檻(數值、時間、條件)提升可驗證性。緣由:AI/Google 對清楚、具體、回答式內容更容易引用與高亮。
在合適頁面加上 FAQPage / QAPage / HowTo 的 JSON-LD;
文章中建立「問答區」與「摘要盒」;
表格欄位盡可能語義清楚(欄名用名詞、單位固定)。
用途:告訴 AI/代理工具「你是誰、該怎麼引用你、哪些頁面最代表你」;
把
llms.txt想成給 AI 的自我介紹+導覽牌。放在網站根目錄,告訴各種 LLM/AI 代理工具:你是誰(品牌簡介、服務領域)
想被怎麼引用(品牌名稱、語氣偏好)
哪些頁面最代表你(3–5 個高價值頁)
聯絡方式與版權聲明(方便 AI 標註出處)
💡 llms.txt 是什麼?
把 llms.txt(也有人寫成 LLMs.txt) 想成給 AI 的「自我介紹+使用說明書」。好處是提升理解與引用的準確度,在 AI 回答時更容易把你當「可引用來源」。
它是一個放在網站根目錄的純文字檔),專門告訴大型語言模型(LLM):
怎麼快速理解你的站:你是誰、提供哪些主題與內容摘要。
該優先讀哪些頁:列出 3–5 個「高價值內容」的連結與簡述。
如何正確引用你:品牌名稱怎麼寫、希望呈現的語氣、聯絡方式。
和 robots.txt 有點像(都放在根目錄、給機器看的),但用途不同:
robots.txt是「可以/不可以爬哪裡」的交通規則;llms.txt是「哪些內容最值得看、怎麼看、怎麼引用」的導覽牌。
若你在 Wix 生態:打開 AI Visibility Overview 觀察被提及率、語氣、平台分布;非 Wix 也可手動抽樣在 ChatGPT、Perplexity、Gemini 搜你的品牌關鍵問題紀錄週趨勢。
模組清單建議:Hero(答句)/關鍵優勢 3–4 點/比較表/流程 How-to/FAQ/來源;
每發一篇都自動帶出 FAQ 區塊與參考來源區塊,降低遺漏率。
經驗(Experience):實測數據、執行步驟、錯誤案例;
專業(Expertise):作者欄加履歷摘要、LinkedIn;
權威(Authoritativeness):對外被引用與合作單位;
可信(Trust):可聯絡資訊、隱私政策、清楚的定價與保固說明。
⛤ 內容力升級:頁面型態與模組建議 ⛤
Problem:把讀者的困擾說出來(同理)
Question:轉成可被 AI 識別的問題式小標
Answer:用 2–4 句直白回答
Evidence:加數值/範例/來源(可被驗證)
💡 範例
Problem:新站剛上線,沒有品牌聲量,AI 搜尋會理我嗎?
Question(H2):新網站如何讓 AI 搜尋引用我的內容?
Answer:先做「問題庫」:把客戶最常問的 20 題寫成 Q&A 短文(每題 300–500 字),每篇都放 40–60 字答案盒。兩週後整理成「終極指南」長文,並補上 FAQ/How-to 的 JSON-LD。
Evidence:根據 Google 的公開說明,AI 相關搜尋經驗仍以前端基礎 SEO 為準;而像 Perplexity 這類引擎會優先引用直接、清楚、可驗證的內容。
Hero:一句價值主張(12–18 字)+ 1 句補強(15–25 字)
三大賣點(每點 12–20 字)
比較表(你 vs 常見替代方案)
How-to(購買流程 3–5 步)
FAQ(3–6 題)+ 結構化資料
口碑 / 案例摘要
CTA(立即諮詢/免費試用)
40–60 字答案盒
章節地圖(目錄)
每節一個問題式 H2 → 2–4 句答案
程式碼/範本/檢查清單
版本紀錄(更新日期)與來源
評分標準(可重複使用的表頭)
表格(功能/價格/限制/誰適合)
測試環境註記(機型/網速/版本)
結語:根據場景給三種推薦
⛤ 用數據把內容變成 AI 的「標準答案」 ⛤
被提及率(Mention Rate):以 10 個核心問題去問 3 個 AI(ChatGPT/Gemini/Perplexity),紀錄每週有幾題提到你。
語氣一致性(Tone Consistency):AI 如何描述你的品牌?是否與你品牌字典一致?(例如:專業/親切/技術導向)
引用頁來源(Cited Page Mix):AI 喜歡引用哪類頁面(教學、FAQ、產品頁)?趁勢放大。
迴圈優化:把 AI 常見的缺字/誤解補進你的 FAQ 與「答案盒」。
只有長文,沒有「短答案」:AI 要的是能「直接引用」的段落。
FAQ 只是堆字:沒有結構化資料,AI 很難穩定抓。
圖片沒 alt、圖表沒來源:可驗證性低。
沒有更新日期:AI 偏好新鮮的內容(尤其是價格、規格、法規)。
把 robots、noindex、nosnippet 當防身符:先搞清楚用途再下手。
Q:我只有一個人,做 GEO 會很難嗎?
A:不。先把問題庫寫好、每篇有短答案與FAQ Schema,每週新增 3 題就會看到效果。
Q:我該為 AI Overviews 寫特別的 SEO 嗎?
A:Google 表示基本 SEO 原則仍然有效;你能做的是把內容寫得更具體、加結構化資料、補證據。
Q:設計要花很多時間嗎?
A:先能被理解,再談炫麗。動效只做「微互動」,把時間放在內容與結構,轉換率更高。
Q:我應該換到某個平台才有 AI 可見度嗎?
A:不用。任何平台都能做 GEO;但若你在 Wix,有AI 可見度儀表板可加速監控。
⛤ 網站該長這樣— 回答清楚、證據到位、更新勤快 ⛤
你不需要立刻改頭換面,只要今天開始:
每篇放 40–60 字答案盒;
每節改成問題式小標 + 2–4 句答覆;
每頁補 FAQ 與 How-to 的 JSON-LD;
放一個
/llms.txt當 AI 的路標;一週一次檢查 AI 可見度(或手動抽查)。
做滿以上,你就不只是「能被搜尋」,而是會被回答。這就是 2025 真正的網站競爭力。
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有任何疑問,或想了解更多資訊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!我們的團隊將依據您的需求,提供專業的諮詢與行銷建議。若您有興趣洽詢服務,請先協助填寫表格資訊。
| Step 1 | 初步諮詢 |
| Step 2 | 策略規劃 |
| Step 3 | 提案與會議 |
| Step 4 | 實施與優化 |





